首页
/
科研工作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19
浏览量:534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开题报告

 

 单位: 通州区潞河中学

课题负责人: 祁京生

联系方式:  69542015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构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高中阶段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被看作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历来受到世界各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由于教育体制机制不同,国外的特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涉及的研究人员除学校教师外,专业研究机构和人员也介入比较多。如,法国研究和开发了高中学生的TPE课程(即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在美国,经研究将辩论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贯穿在整个高中阶段,英国则有学校开设“幸福课程”。

由于高度统一的课程政策及普通高中教育的高厉害性,国内的特色课程建设缺乏政策基础和现实空间,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对特色课程的系统研究并不多,文献检索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不够丰富,特色课程的现实效益并不明显。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还比较单一。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千校一面”、办学缺乏特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鼓励特色办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是今后中国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作为工作方针的组成部分,在“体制改革”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要求“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我校作为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学校(34所之一),如何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自主探索、自主发展、办出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学校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目标和方向性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在实践层面,在学校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途径方面,如何正确追求学校特色发展,以建设优质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为核心,为更多的拔尖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优势和特色,更需要深入的探索和典型案例的进一步研究。

继承我校“人格教育”的基本内涵,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特质的需求,我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态度、人文素养、主体精神、现代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切入点:

1、潞河中学高中自主排课新一轮(2010—2013)实验

2、《潞河教育2010——2020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二)主要问题:

学校特色发展是通过健全人格教育课程建设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学生发展的能动性和潜能由可能变成现实,使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个性成长,促进健全人格形成,让每个学生自信地抬起头来走路,从而为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

1、健全人格教育的德育课程建设项目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

开展健全人格教育的专题德育课程建设;

2、健全人格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项目

完善学生成长系列指导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课程,学生学法指导课程、徳博诺Cort思维训练课程,学生性格、气质与职业选择指导课程,学生心智训练课程,生命伦理课程,做好师资培训、课程内容、课时计划安排和成果总结工作;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格教育的科学实践类课程、人文拓展类课程、艺术修养类课程、体育健身类课程等各类校本课程建设;

扩大精品学生社团建设工作。

3、健全人格教育的资优学生实验课程建设项目

完善文科、理科实验班实验课程方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本着学生自愿、教师自愿、家长自愿组成实验班,适度拓展教学内容,适度加大教学难度,适度加快教学进度,按照已有的方案设计开展教学实验;

开设艺术特长生实验课程;

开设体育特长生实验课程。

4、健全人格教育的新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建设项目

继续完善“新疆预科年级衔接课程”;

进一步提高“新疆学生高中文化知识补充课程”的针对性;

做好“新疆学生独立生活指导课程”建设工作;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程”。

5、健全人格教育的国际文化交流课程建设项目

重视多元文化交流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学校“多元开放”的办学方向,加强对外开放,继续开展中外基础教育课程比较研究,不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持续扩大“中英国高中实验课程”;

探索开设“美国高中实验课程”;

进一步完善“外国学生学历教育课程;

组织好“外国学生短期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和“中国学生短期外国文化体验课程”;

继续开展中外友好交流项目——“AFS项目”、“YFU项目”和“AYUSA项目”的外派、接待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6、健全人格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

新疆民族学生教学模式研究;

有效教学模式探索的实践与思考。

    (三)主要观点:

1、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人格教育传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文化基础

2、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课程的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载体

3、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和发展为根本

4、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健全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5、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是一个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生长过程

    四、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围绕“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两个关键词,拟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边学习、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同时辅以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五、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高中新课程自主课程设置中的加减法》一文收录在《一路探索一路歌--首都高中校长课改之旅》(北京出版社)

《努力追求科学、人性、特色化的高中新课程建设》一文收录在《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报告(2007--2008)》

《构建多元、多层次、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总结大会专题总结发言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初探》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一等奖

   六、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领导小组负责人为潞河中学副校长,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课程建设工作有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对学校新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和领导能力。

课题组成员为我校教学校级领导干部和各处主任,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富有教育理想和开拓进取精神,多年从事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对学校开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的实验工作,有兴趣、有责任、有条件、有经验、有能力。

    七、完成课题的经费时间资料等保障:

    (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文化传统和背靠大运河的地理位置,使学校具有以学校课程建设为核心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优势文化资源;

    2、多元的办学结构和多元多层次的学生组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实验提供了广阔视野和便利条件;

    3、合理的师资结构和教研制度,有序的行政领导和课程管理,为学校特色发展实验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制度保障;

    4、前期的课程改革实验和积淀,逐步形成了学校包括国家课程、实验课程、民族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和涉外课程的多元、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了北京市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优秀学校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实验学校,初步进行了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课程建设实践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5、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设施,各类专用教室及活动会议用设施、运动休闲场地等设施,以及绿色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程专项建设资金的投入,都为学校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二)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3月-2014年3月

1. 2011年03月—2011年6月,特色发展方案设计阶段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历史、现状和发展需求,利用新课程高中自主排课实验的有利条件,在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制定学校特色发展实验方案,确立特色发展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学校特色发展的切入点、途径和方法。

2. 2011年6月—2013年6月,特色发展实验实施阶段

开展行动研究,重点关注特色课程建设情况,探索落实学校特色发展方案的途径和方法,及时总结和反思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途径、管理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此部分为实验的主体和重点。

(1)初期(2011年6月—2012年6月)

研究制定学校实验的有关政策和问题;

接受专家组对实验方案的咨询指导,完善实验方案;

制定分年度和分项目实验计划,明确分工,开展实验。

(2)中期(2012年6月—2013年3月)

按照实验方案及分年度计划开展实验工作,接受专家组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过程指导和监督;

开展实验中期工作的总结与交流,接受并通过专家组的中期评估。

(3)后期(2013年3月—2013年12月)

学校按照专家组的中期总结评估意见对实验进行完善和调整;

按照调整后的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

3. 2014年1月—2014年3月,特色发展实验总结阶段

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学校特色发展实验进行总结,特别是系统总结学校特色发展的理念、内容、结构、途径、方法和效益,形成学校特色发展的典型案例,为高中特色发展项目试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八、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报,北京,2010.7.30;

2、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北京,2010.9;

3、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之六——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实施方案,文件,北京,21010.9;

4、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大出版社,上海,2003.10;

5、王策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5.1;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7;

7、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文件,文件汇编,2007.8;

8、钟作慈,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科研课题,北京,2009.5;

9、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安排新课程实验方案汇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2008.9;

10、方中雄,一路探索一路歌——首都高中校长课改之旅,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