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推进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单位: 通州区潞河中学
课题负责人: 徐华
联系方式: 69545667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推进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北京市潞河中学课题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可持续发展教育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教育。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士斯德哥尔摩召开,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用十年的时间在全世界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各国都相继开展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仍停留在环境教育阶段。尤其是学校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还没有成系统地实践并深入挖掘。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战略主题”部分,明确写道:“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并指出,在教育功能上:要明确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在教育内容上:要用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在育人目标上: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一代公民;在教育自身发展上:要实现均衡、优质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主题的确定,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可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009年我校由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成员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国家实验室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潞园已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研究的切入点:在国内、国际大力提倡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校将以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室学校为契机,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办学思想;构建多元多层次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创新学科教学模式,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基础-可持续学习能力;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创新潜质与生活方式;建设节能减排特色校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主要问题和观点:
(一)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办学思想的实验研究
办学思想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有两层涵义:
一是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是教育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我校一脉相传的办学思想无不体现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灵魂和精髓。在学校《2010——2020十年发展规划》中,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坚持多元开放的发展方向,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脚踏实地、发掘优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构建多元多层次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实验研究
我们将继续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课程类别上,进一步开发资源-环境类课程,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开发社会-文化类课程,包括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世界优秀文化等内容;在课程构建与施教过程中,构筑精品校本课程,形成校本课程读本,积累优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为校本课程的持续深入发展奠定基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和评价过程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部学科教学活动都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精神内涵,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做事,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观教育。
(三)创新学科教学模式,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基础-可持续学习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转移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我校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依据《**中学2011-2020十年发展规划》,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精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强调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建立指标多元、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和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并参与的评价方式;确实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创建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践行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通过这些改变,夯实学生基础-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
(四)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创新潜质与生活方式
一脉相承的我校“人格教育”早已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观念。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健全人格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德育资源,以科研为先导,以培育学生健全、和谐人格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追求卓越为重点,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倡导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运用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创造性解决校内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形成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创新潜质与生活方式。
(五)节能减排特色校园建设及其育人成效实验研究
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又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将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为抓手,以低碳节约型校园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为契机,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节约意识,牢固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节约观,以节水、节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学资源为重点,控制费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学校运转成本,加快节约型校园建设步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的实践活动,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料,从而全面地、及时、正确地了解掌握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理论,指导课题的实施。
五、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北京教育科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一等奖
《继承人格教育传统、开创学校德育特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构建人格教育体系的成果报告》北京市德育成果提名奖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初探》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一等奖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挖掘百年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潞河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通州教育学会一等奖
六、完成课题的经费时间资料等保障
(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北京市自主设置课程学校的政策支撑,是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2007年北京市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我校被北京市确定为10所自主排课实验校,目的是各学校在遵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整体框架下,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对新课改中的八大领域进行自主设置,突出学校特色、学生特色,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让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
2、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中学至今已有144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我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形成了我校教育的特色。这一切都依靠我校有一支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经过最近10年的教师队伍建设,现在的教师队伍是一支专业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他们有研究的丰富背景、研究的能力、有实践的勇气,这支教师队伍是课题开展最强大的条件保证。
3、学校先进的教学硬件条件,是课题进行实践研究的有力保证:我校具有花园式的校园,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完备。教学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各学科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全力支持课题推进,予以经费支持。
(二)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3月-2014年3月
1、2011年3月-2011年5月 学校全体教师通识培训
2、2011年5月-2012年5月 各子课题组进行项目研究与实施
3、2012年6月-2013年6月 各子课题组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实施计划进行修改,并继续就课题进行研究
4、2013年7月-2014年7月 总课题结题
七、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属于学校全员参与的重大课题。课题负责人为校长,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学校建设等工作有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对学校的发展有较强的的领导能力。
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学校教学校级领导干部和各处主任,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富有教育理想和开拓进取精神,多年从事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验工作,有兴趣、有责任、有条件、有经验、有能力。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教育教程
2、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实践,陈小娅 北京出版社
3、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杂志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民出版社,2010
5、《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华东师大出版社
6、《基础教育改革论》王策三、孙喜亭、刘硕知识产权出版社
7、《情感教育论纲》 朱小蔓 南京出版史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韩震 人民教育出版社
9、《比较德育学》(第二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王玄武 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