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风采
不断学习创新 求实认真工作——赵腾任
发布时间:2014/07/09
浏览量:577

  同志们好!总支让我在活动上发言,感到诚惶诚恐。在这儿有资深的前辈,也有许多后起之秀。我只是请求允许我,向大家汇报工作,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批评。

       我199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同年来到古老而美丽的潞园工作。转眼间已走过了十四个春秋。十年有四的岁月,有过激情与奋斗,更多的是平凡与恬淡,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在恬淡的劳动中成长。

       这些年来,从电教服务、到信息技术教学、到竞赛辅导,许多老党员老教师给了我许多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从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在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被评为市骨干教师等,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帮助、感谢学校创造的发展环境。下面我分三个阶段从四个大的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1995-2000年

       我的主要工作是电教技术服务、专业教室管理等。

       刚参加工作时,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不甘“清闲”的我,自费学习了“Internet网和多媒体”课程,把七八台搁置的286计算机整理出来、并把打印机修好,权做教师机房,对教师进行上机指导,有些教师就是从那时开始接触计算机的。1997年开始,大家逐渐认识了课件,之后学校也专门购买了计算机和投影仪等设备,可以说那两年是我校电教建设的一个小高潮,现在的中年人应该还记得那个时期。

       当时除了一些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一些建设性工作,我和电教的其他老师一起,设计、安装、调试好了一个教师机房、一个学生机房、一个多功能教室,还有各处室计算机的安装、调试,多媒体电视双控系统的测试、验收,编辑设备调试运行,及后来教师机房和多功能教室的更新和改造。那时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电教的老师们也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这些专业教室的抢装、调试,时间紧,任务重,当然也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从房间的设计,到每一样器件的安装,到软件的安装、整体的调试,都是我们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自己完成的。现在我们可能难以想象、那时连投影机、灯光设备等都是我们自己安装上去的。为了这些专业教室能尽快使用,我们加班加点,记得有一年一半以上的周末和假期都是在连续的加班中度过的。

       当时学校举办了几期“现代教育技术研修班”,先后培训了教职员一百多人,我校的现代化办公也是从那时兴起的。不管老师们遇到什么问题,我都悉心指导,耐心解释。我常放弃休息,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记得仅一年之中就单独及帮助教师制作课件50多个,这些课件用于教学取得了效果显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那时参加研修班的老师都要上示范课,我除帮助他们调试软件、指导他们使用多功能教室外,同时担任摄像任务,有时一天要连续摄三、四节课,常常累得站立不稳,但为了老师们的课,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虽然那时仅有一个多功能教室,但是老师们热情高涨,一年下来就要在多功能教室上300余节课。同时我还管理教师机房学生机房,常常不到七点就开门,十二点多还不能回去,中午也很少休息。

       当时虽然辛苦,但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从那时起参与了市电教九五及十五课题的研究,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文章并投稿,制作《潞河中学示范校建设规划》、《世纪之交看潞园》等专题光盘,为学校的电教建设和示范校的申报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2001-2004年

      这是学校电教发展的高峰时期。

       按照学校“三强、两优、一领先”的发展策略,2001年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利时机。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电教建设,组建了高标准的校园网、各教室也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陆续招聘了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我的主要工作也逐渐转移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及课程建设方面。

       我全面参与了校园网一系列工程的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建设性工作。特别是校园网入户,南北家属区6栋住宅楼、一百多户200多个信息点,为了让老师们能够尽快上网,我牺牲休息时间进行安装和调试。对用户的网络维护和使用指导、许多也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的。

       我还负责各处室组、各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到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常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进行维护,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对每一个问题,我都认真对待,尽量快速、完善地解决,绝不敷衍、不推脱,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信赖和尊重。

       为了更好地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我还利用暑假和周末时间,自费学习网络系统和设备管理。结合我校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主编了《局域网组建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实例》等几本参考书。还整理、备份了大量的技术资料。

       特别是2003年,为保证SARS(非典)期间的网络教学,我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对两栋教学楼的计算机进行系统更新,还主动申请了《信息技术》的网上辅导,和电教的其他老师一起完成高三复习指导9个专题片的紧急录制。

       由于几年来踏实认真的工作,2005年我被评为北京市“十五”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

三、2005年至今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随着电教专业人员的增多,我的工作转移到课程开发与竞赛辅导方面。

       2005年,针对当时教材难以适应技术及学生发展的情况,积极进行教材教法改革。针对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水平差别较大的情况,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2007年,“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研究”被确定为通州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今年该课题被评为第二届通州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几年的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

       2005年进行课题研究时,就开始对新课标进行学习研究,2006又组织本组教师对新教材进行先期学习。由于思想上准备充分、教学资源准备充足,2007年我校信息技术新课程按计划开展顺利。

       我还积极发开校本课程、开展科技活动。2006年,我主动请缨开设了《机器人》校本课。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克服了教材、设备等方面的困难,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008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备机器人竞赛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组织指导高中学生参加了7次8类项目的比赛,35人次获得“FLL机器人世锦赛中国北方区公开赛”一等奖等奖项。辅导初中学生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两名学生在总决赛中分别获得单片机赛二等奖和优秀奖。为了准备竞赛,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有辛酸和汗水、同时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收获的欣慰。

       我还积极投身教科研,悉心培养青年教师。先后有《NC及其在中小学的应用》等8篇文章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18篇论文或课件获得“北京市2007年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指导青年教师王丹、关颖,言传身教、交流探讨,两人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快、进步显著。2008年被通州区委教育工会评为“先进师徒对子”。

       我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业务,取得多个专业资格证书。2008年被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聘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兼职研修员”。

四、几点体会

       自己这些年来取得的一些进步,既不是因为天资聪明、也算不上有高深的专业知识。我觉得只是少玩了一点、做事认真了一点、力气花的大一点,做不好时也不怕丢面子。

       一位网络专家的一句话给我很大启示,他说,我从来没有玩过游戏,玩游戏就得遵守规则,我搞网络只不过是不同的规则、是另一种“游戏”而已。

       我们做机器人、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我常对学生说,既然你有所选择、就必然有所放弃。中国有个词叫“舍得”,有舍才有可能得。选择了机器人、就要踏实认真地做,就要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经历了这个过程。

       虽然已经有十五年的党龄,已不再年轻,但许多工作,也是刚刚接触,还算是一个新手,新课程如是,机器人课程更是如是。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唯有求实认真,才可能干好工作。

       以上是我的汇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