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班主任
感受责任 用心教育
发布时间:2013/09/26
浏览量:875

数学教研室  赵月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仅是一句美妙的格言,更是一种责任,也正是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我对教育事业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去学习,积极探索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力求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细处、实处。

一、科学管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个优秀班级的最好管理模式应该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是最主要的决策者,必定要对学生进行“管”,怎么“管”才是有效的“管”、科学的“管”?我认为首先是“理”,在“理”的基础上的“管”才是高效的管,即由学生参与班级 “管”和“理”。例如:大到班级长期发展目标、班级工作整体发展思路的制订、班干部队伍建设,小到班级值日安排等都由学生来参与“管理”。由于有学生的参与体验,学生能够理解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所以执行起来就非常的顺利。

班级管理核心是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培养,班级管理的关键是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做好思想工作。由于有学生的参与管理,更便于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是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实际工作中,我引入竞争机制,从班干部推选和任命,到班干部的具体工作,都由学生参与竞争和监督,同时对班干部进行指导,注重培养班委会独立工作能力,使他们大胆工作。

总之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采取信任学生,大胆放手,分工授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责任分明的班级管理体系。这样可以使班级中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用大家的力量完成班级工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又可使班主任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考虑更长远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学生是接受的,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教育和发展。

二、无私关爱——-让学生在“严与爱”中体验着感恩。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而有度,严爱结合”是为师之道,既要爱,也要严,有关心,有理解,更要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班级工作中要“刚柔并济”,“刚”指的是班级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严格;“柔”就是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去对待,以唤起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只有感到老师的爱,才能对老师的教诲产生认可和服从,从而达到师生感情的沟通,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始终坚信并在班主任工作中认真践行这句话。2003年我帮一位贫困学生办理了大学就读贷款手续,并拿出一个月的工资(2000元)作为其生活补贴。2005届高三一位住校生患了一种肠胃型紫癜,对饮食有特别的要求,不能在学校就餐。为了不耽误她学习,我坚持把她带到我家,一日三餐在我家吃,在我的照顾下,三个月后学生,该学生顺利考入大学,身体也基本得到恢复。2008届一位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因此患上了精神病,家里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外婆照顾她。孩子高三期间,她母亲的病情愈发严重,发展到每天拿孩子撒气,灌输一些消极的思想,对孩子影响很大。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主动和她的外婆联系,建议让她住校,暂时离开她母亲。有一天,她妈妈闯进学校跑到办公室责问我:“你给我家孩子吃了什么迷魂药,让她每天学习?你们老师都是什么素质!”还没等我解释就给了我一记耳光,顿时疼痛难忍,眼睛好几天都看不清东西。实际上当时我考虑的不是身体的疼痛,而是在这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孩子该怎么办?在以后的过程中我更加关心她学习、思想、生活,她最后顺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今年春节我收到她给我的一封长信,信中写道:“老师,知道为什么报北京师范大学吗?在我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是您帮助和引导了我,我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好老师……”。“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每当这个时候,心里是满足、是自豪。我相信自己的播下的爱,一定会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激发潜能、科学规划,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教育应是一门激发潜能的艺术。如何引导?首先班主任要做学生思想问题的发现者,这正是确立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就必须对他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发展目标,并有计划地、不断地激励学生去追求。

1.把与学生谈话交流进行到底

首先,谈话交流是了解学生个体和班级的主要途径。谈话不仅深入了解了学生本人的思想状况,也深入了解了班级的各种情况。其次,谈话可以拉近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更有效的向学生渗透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是心与心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2.实施 “人生规划”教育

我要求每届学生都要对自己的未来和理想有一个明确的设计,通过各种途径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每个人都有一种对成功的渴望,教育者必须明白如何激发人心中的这份渴望,让他们燃烧起来。我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指导学生上,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长,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带各届毕业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也非常突出,03届所带班级有一人考入北大,实现了学校“名牌战略”普通班的零突破。05届、08届毕业生中,又各有一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所带历届毕业班,高考重点率在年级普通班中均名列第一。

3.对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习困难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缺失老师耐心关爱和帮助。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知识积少成多,持之以恒是关键,因此,在引导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份成效,逐步提高。我校是北京最早承办内地高中班的学校,为祖国西部培养人才责任重大。每班都有八九个来自新疆的民族学生,对于这群远离父母的孩子,潞河的班主任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2006年我接任高二(1)班班主任,班内有一名叫古丽的民族学生,所有教过她的老师都反映她傲慢、孤僻、很没有礼貌、不学习。当时我想的很简单,我一定要改掉她身上的毛病。可是我发现,我做了很多工作都不起作用,特别是有一次她摔骨折了,我每天到宿舍给她买吃的、补课、和她谈心,三周后她康复,还是原来的样子傲慢、孤僻、没礼貌、不学习。一个学期过去了,期末班会上,我发现古丽不在,另一民族学生告诉我:“老师,她回新疆了”。她没有请假,私自回家,我觉得太失败了!我对她付出的那么多,她却仍然如此。家访太远了,怎么办?责任促使我不能放弃,我决定用信件与她交流,信中我写出一个学期我做的工作,我的感受,她存在的问题,对她将来发展的危害。最后我写到:“孩子:我真心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师生,在心灵里我们永远是朋友”。开学后,虽然她没找我谈话,但我发现她开始学习了。在我教她一年后的一个晚上,她主动的走进办公室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真正的交流,后来她考上大学,现在还经常联系,她也真正成为我的朋友。

学习困难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只要你能持续的向她付出爱心,最终可以促成转化。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班级中达到思想的提升。

1.利用班会、主题班会培养学生价值观、积极营造班级主流文化。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班会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班、爱校、爱国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

一个和谐的发展的集体必须有一个能贯穿始终的班级文化核心,我所带的班级始终围绕“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主题开展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在“家”的班级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 “班荣我荣、班损我耻”主人翁精神。树立“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热爱生活,从而让他们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

2、开展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我班团支部利用节假日开展志愿者活动,他们在大运河的游船上义务讲解大运河的变迁及文化、到松堂关怀医院献爱心、为小学生讲解革命烈士事迹、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志愿者服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还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2009年2月我班支部书记刘琮玢作为中国青少年气候大使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气候论坛”活动,推行我校的“瓶踪计划”。现在我班同学开展宣传“节能、节水、回收废旧电池” 活动。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回报社会,从而达到人格的塑造,思想的提升。

十余年来,我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但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更何况教育是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我将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赵月灵简介】本科学历,潞河中学高级教师,担任11年班主任,其中毕业班班主任5年,期间所任教班级年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团支部”,2008年所带班级团支部被评为通州区“五四红旗团支部”。本人2007年被评为通州区第三届“优秀班主任”; 2007年荣获通州区共青团颁发的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8年被评为通州区“优秀党员”;2005、2006、2008年获通州区“高三毕业班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5月被学校推荐为“通州区优秀教师”候选人。两篇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十余篇论文获市区级二等奖以上奖项,多篇论文发表于区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