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联合培养的第十批翱翔计划18名学员在各个大学实践研究基地举行了开题答辩会。
2017年6月8日上午,由北京科技大学和潞河中学联合培养的8名翱翔计划学员在北京科技大学理化楼402进行了开题活动。北京科技大学的陈章华教授、孙明明老师、王立锦老师、杨冰老师,我校刘亚茵老师参会。开题由北京科技大学陈章华教授主持。各位翱翔学员依次介绍自己的科研课题。潞河中学王承傲的课题是《四足关节机器人的搭建和研究》,潞河中学李纪千、李湘涵的课题是《沙漠应急取水取电装置》,顺义一中单思超、孙伟的课题是《基于脑电波控制的四驱小车》,永乐店中学郭涛的课题《磁悬浮电梯的研究及模型制作》,潞河中学刘宥宁、华尔默的课题《竖直动力下混合粒子的逆重力现象》。从开题报告答辩过程看每位同学都作了认真的准备,对自己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陈章华教授、王立锦老师、孙明明老师对每位学员都做了点评。陈章华教授总结了此次开题答辩会,并对各位学员寄予厚望。
最后,陈章华教授还为学员做了题为《中学生如何做科学研究》的专题培训,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汇报,旨在告诉大家作为中学生如何做科学研究。
2017年6月1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和潞河中学联合培养的两名翱翔学员在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408会议室进行了开题报告会。北京大学的杨根副教授、权强华老师;我校李娟老师参加此次开题报告会。会议由杨根副教授主持。第十批翱翔学员周予聪、孙子毅汇报了自己的科研课题《肿瘤干细胞与集簇转移的初步研究》。杨根副教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就不足给两位学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杨老师给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强调只有经过系统化训练的才称得上科学家,否则只能称为民科。科学研究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7年6月17日,清华大学、中科院和潞河中学联合培养的第十批翱翔计划六名学员,在清华大学的会议室里,进行了研究课题的开题活动,参加会议的有清华大学的罗先武教授、张文增教授、中科院的于泳研究员,潞河中学的李丽主任和张晓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潞河中学的宋一诺、周桉丞同学研究的课题是“仿生鱼推进系统”,潞河中学的蔡恒屹、王贺笛同学研究的课题是“多可弯折杆自适应机械手”,杨镇一中的荣晔、陈博楷同学研究的课题是“微通道内蛋白质结晶的研究”。三组同学依次上台汇报自己的选题背景、初步的调查研究、和预期的目标,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和指导,首先祝贺同学们勇敢地站在了科技的最前沿,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同时也指出同学们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比如课题过大,对困难预见不足,提前学习不够充分等,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要珍惜翱翔的机会,认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仔细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不断成长,提高能力,立志成才。
最后,李丽主任进行了总结,感谢清华大学、中科院在翱翔计划活动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第十批翱翔学员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就此已经开始正式进入研究阶段,希望第十批翱翔学员在高校实验室辅导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逐步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实现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梦想。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宋久峰老师 69557421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www.lu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7833号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