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下午,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计划”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翱翔培养基地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第十二批翱翔学员结题答辩会顺利举行。
在疫情期间,潞河中学基地对学员采取了特殊的培养方式,并积极采用线上形式完成结题答辩。本次答辩活动,由祁京生副校长、毛燕宁主任指导协调,由李丽副主任主持,邀请清华大学罗先武教授、张文增副教授、李辉高级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范文辉、地面机动装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李忠新、机械与车辆学院董明明、曹万科、熊光明副教授、周通、姚卉博士,北京科技大学陈章华教授、孙明明、王立锦高级工程师,中科院力学所于泳副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延顺副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特别关注并全程参加了此次汇报,郭娜老师全程聆听了答辩,我校翱翔指导教师刘亚茵、李娟、张晓、谷伟凤、赵永柱老师全程参会。
经历了反复修改、线上预答辩等环节,参与本次活动的16位学员都为答辩会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潞河中学基地的第十三批学员观摩了本次线上答辩活动。
潞河中学范孙佳、张进一的研究课题为《R32与R134a可视化超临界现象比较》。他们说“翱翔计划带给我们的,有实验上的严谨态度,但是更多的是对科研中困难、失败的体验。这种体验让我们对科研实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潞河中学张嘉伟的研究课题为《电机协同直线平夹自适应机器人手研制》。他感受到:“翱翔让我体会到了科研的严谨细致,反复修改时的艰辛不易,取得成果时的满心欢喜。虽然翱翔结束了,但是翱翔带给我的严谨细致和创新思维将使我受益终生。”
潞河中学胡松涛的研究课题为《水面漂浮物吸收装置效率计算与漂浮物吸收试验》。研究内容是从水域污染问题着手,秉承高效,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等原则,提出了利用射流技术原理制作水面漂浮物吸收装置的方案。
潞河中学刘嘉颖的研究课题为《跑步机减震技术的研究》。 她的感受是:“虽然经历新冠肺炎,寒假无法进行实践,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翱翔带给我的反思、质疑、脚踏实地会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
潞河中学柴毅超的研究课题为《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电动小车控制技术及实现研究》。他的感受是:“此次研究让我对无线通信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提高了我对机械、车辆的兴趣。”
潞河中学王扩的研究课题《Matlab+V-rep 智能车辆运动控制实验》。他的感受是:“翱翔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也会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潞河中学武正昊的研究课题为《润滑流量理论研究》。回顾过去的一年,他说到“这个项目需要大学物理知识,为了能够看懂大学物理教材,我先自学了一个月的高数。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了近两个月,也才了解了一点流体力学的皮毛。这次活动让我开拓了视野,也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
潞河中学王珂的研究课题为《关于电阻测量仪器的设计与测试》。他说到“在老师与学长的陪伴与指导下一步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尝试编程并改进。后续我会继续努力,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平时的课堂上。”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王昱迪的研究课题为《基于脑电波及超声波控制的智能避障车》。她的感受是“翱翔让我学会了我持之以恒,遇事不慌。”
潞河中学姜云松的研究课题为《基于V-REP仿真平台的空地机器人协同演示模型》。他对研究的感受是“本模型还存在包含许多不足,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学习空地机器人协同方面的知识,能够为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侯福添的研究课题为《对于陀螺仪教具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制作》。回顾过去一年的历程,他说到“翱翔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让我看到了发展的方向,看到了未来的路。”、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郑治家、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唐晨朔的研究课题为《行波交流电渗驱动技术乙醇溶液的研究》。他们感受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学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楷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刘祝辉的研究课题为《智能语音声控分类垃圾桶》。他的感受是“智能语音控制我开始并不熟悉,经过大量的阅读、查阅视频资料老师的耐心讲解与指导拓宽了我这一领域的知识。”
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李依雯的研究课题为《多级加速航母电磁弹射模型研究》。关于课题她的想法是:“我的研究的课题是搭建电磁弹射模型,设计制作该装置的初衷是为了向国家的航母建设提出想法与创意。”
本次结题答辩会由北京科技大学陈章华教授主持评审过程,第十二批翱翔学员总结了他们一年来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既有付出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既有研究的苦恼,更有成功的欢乐;在这一过程中,无不渗透着高校教师的指导、生源校教师的关心、基地校教师的支持,以及同学们之间的无私帮助。参会专家们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了细心的点评和指导,肯定了同学们勤于思考、踏实钻研的求学精神,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陈章华教授代表评委组对本次活动做了点评:“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潞河中学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培养基地的指导教师和学员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研究内容,多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其中部分内容是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具有很好地实用性。这些成果的呈现充分体现了专家们精心的指导、潞河中学精细的组织,以及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的有力有效指导。希望学员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觉将科学研究与日常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要学习高深的科学知识,也学会发现和解决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各种技能。”
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对会议表示了极大关注,她肯定了潞河中学创新协作体的工作,并对专家表达了感谢,对学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第十三批翱翔学员全程参会,他们将在高校、基地校、生源校老师的指导下在线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学习项目研究课程、开展研究活动,在这个特殊时期,以特殊形式经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部分实践研究过程,实现在科学家身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