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中学与香港神讬会培基书院于2017年结缘,两校于2019年结为姊妹学校。受疫情影响,两校近年来未能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
5月21日下午,两校师生相约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线上交流活动。神讬会培基书院选派9名学生与我校2024届钱学森班18名学生通过钉钉软件开展交流。
在简短彼此介绍后,两校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就“学习生活”、“社团活动”、“课外生活”三个话题开展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两校学生各自介绍本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对方沟通,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笑声交融在一起,增进两校学生了解,促进京港青年友谊。
在交流的总结阶段,两校学生均表示意犹未尽,希望在未来能够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以下是学生们写的此次交流的感受:
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与香港神讬会培基书院同学的交流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参与交流的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和香港的三组同学交流学习生活、社团活动、课余生活三大主题。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先和所有的香港同学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交流。随后,三个小组分别进入到不同的教室,和香港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同样使用视频会议的方式。我们与三名香港同学就课余生活进行了交流。我们将准备好的日常的照片发给香港同学,香港同学也为我们发来了她拍下的美景。我们同对方交流了各自丰富多彩的生活,还向彼此询问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对生活在香港的他们充满了好奇,而他们也想更多地了解在北京的我们的生活,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同时也用十分的真诚和热情回报他们。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我们与香港同学在课余生活中的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都有很丰富的课余生活,从小开始学习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画画、古筝、钢琴、小提琴等。我们都十分的热爱生活,都喜欢看书、听歌、烹饪。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而他们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等等。
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了解了香港同学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相信,凭借这份热爱和对大千世界的向往,我们都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勇往直前。
熊嘉玥
今天我们参加了和香港同学的交流活动,我们组的主题是社团活动。一开始面对陌生的同学们,还是稍微有些拘束和忐忑,担心语言等方面交流不畅。但是话匣子一打开之后,我发现竟然出乎意料的很顺利。同学们都很热情,我不仅从谈话中知道了很多关于香港学生们的社团生活,增加了见闻,还提高了自己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和可爱的同学们见面!
党紫暄
5月21日下午4点,我作为2020级钱学森的一员,已经与其他17位同学静坐在报告厅,准备与香港同学连线了。这是我们与香港同学的第二次交流,回想起第一次交流因语言不通,双方似懂非懂的尴尬“罚站”局面,我就感到一身局促不安。学英语真是太重要了,重要到不出国门就有它可大刀阔斧的用武之地。不过今非昔比,为了这次活动,我和我们组的其他5位同学已经暗暗准备了一周了,此刻的我,自信与向往正压倒着不安与紧张。
交流开始了,在与香港同学们短暂的整体见面后,我们惊奇的发现香港同学竟然能以普通话与我们交流,而他们的老师普通话也是相当流利。这不禁让我长出一口气。整体见面后就是到各个机房分组交流了,既然已经有了语言互通这个“经济基础”,是时候来构建“上层建筑”啦。
在与分组的同学见面后,我们询问了香港同学很多关于他们社团活动的问题。我们发现他们的社团活动很多方面都与我校的社团活动大不相同。首先,从招生办法来说,港校社团对学生的报名没有单一性的限制。与我们交流的一位香港的同学可以拥有辩论社员和历史社员两个身份,虽然他常常难以兼顾历史社团的活动。其次,从社团机制来说,他们的社团不会有针对赛事的培训,而是就爱好而言,多以社团内的切磋为主。他们的社团分为红,黄,蓝,绿社,各社到一定时期会进行校内活动评比,同学们正是以此为动力进行社团研习。最后,从入社动机和发展方向来看,他们更加侧重对个人兴趣爱好的自由发展。很多社团都由学生自发组织,而由老师组织的社团中老师也只是提供素材供同学们自由研讨。总而言之,香港同学在社团方面投入的时间比重较大,而社团活动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相较于我校大部分社团积极针对比赛进行训练,为校争光,外扬风范的社团模式,香港同学的目标性集中在校园内,且有着完善的校内社团评比机制。
最后,我们与香港同学们再次整体告别。我认为,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同龄人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回顾整个交流时间,收获满满,而我期望着下一次与香港同学更多方面的交流,因为他们还没怎么向我们提出问题呢!
王鹏越
今天我们与香港的同学就课余生活展开了讨论。聊到兴趣爱好,虽然相隔很远,过着不同的生活,大家却是出奇的相似,大多都是学过艺术,爱好旅游和摄影,自然是能有许多话题,有切磋交流,也有了新的感受。北京与香港的两千余公里,却因我们曾去过那个美丽的城市以及他们一周一次的汉语课,而显得不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变得渺小了起来,亲近了起来。
经过此次活动,我们听到了许多,了解了许多,我们有所期待,更应有所行动。带着香港同学的美好祝福,怀着对祖国前景的美好憧憬,我们更应珍惜每一寸光阴,莫到垂垂老矣之时悔不当初。
杨子欣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香港同学的友好交流,我不但了解到两校不同的学习模式和日常生活,而且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这个下午的交流令我难忘,视频通话中香港同学们精神抖擞、面带微笑的样子将作为快乐的记忆留在我心间。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积极踊跃报名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不断增长经验,丰富见识,奋力成长为优秀潞河人;同时,我也会以这段回忆为动力之一,继续向前、继续让不完美的自己变得更好!
闫笑伊
在5月21日,也就是这周五的下午,我们学校同香港神讬会培基书院开展了交流活动,我校参与活动的学生被分为三组,与来自香港的同学们交流不同的三个话题,而我被分到了交流“课余生活”的第三组,在参加活动之前我感到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害怕自己说错了话,不仅自己难堪,还给学校丢脸;而兴奋则是因为我从来未去过香港,却一直对这个地方报有深深的向往,这是一次可以让我了解这个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好机会。在活动正式举办的前几天,我与同组同学认真地制作了PPT,撰写了文稿,希望在活动当天可以同香港的同学们认真友善交流,形成良性互动,互相受益。
终于到了5月21日,我们终于怀揣着期待迎来了这一天。下午,老师组织我们在报告厅中与代表香港友好校的全体学生打招呼,隔着屏幕,我们听到了来自香港的亲切的问好声。简单介绍过后,我们小组走进了机房,准备与同我们小组对接交流的香港同学进行更加详细与深入的沟通。
在交流开始前我们组遇到了一些小困难,无法登陆之前准备好的社交平台的账号,顿时房间里的情绪就凝重了起来,大家不由得都提心吊胆起来,活动还可以继续举行吗?我们还可以同香港同学见面吗?不过好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我们也成功地与香港同学见到了面。
首先是由我校学生对自己的业余生活与兴趣爱好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五花八门,例如:音乐、旅游、烹饪、写作等等等等,也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业余生活都十分丰富。
在香港同学介绍时,他们讲述的几件事情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一件是一名男同学在他的外婆去世时备感难受,而这时他听到了五月天的《你不是真的快乐》这首歌,他感到这首歌治愈了他,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组同学输出的观点,“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我突然之间感到,虽然我们相隔千里,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拥有共同的观点。
还有一件事是另一位女同学讲述了自己在疫情期间战胜重重困难在家中努力练舞,我们听了之后都为这位同学的坚持与热爱感到震撼。同时我们小组也有人讲述了自己因爱好与学业产生冲突所以不得不放弃爱好的事情,我们听后都为他感到遗憾,香港同学还特别鼓励了他,希望他在完成学业后重新拾起自己的爱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香港同学为我们所展示的精彩优秀的摄影作品,了解到了香港的人文文化与自然文化,他们还同我们介绍了香港学校与北京学校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北京与香港,相距两千多公里,但在这个下午,我们却仿佛透过薄薄的屏幕已经与对方相见,我们有着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但我们却似乎依旧拥有来自血脉里的共鸣,我们深信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拥有一颗热情友善的心,我们时刻都可以相见。
王佳莹
在这次与香港同学的学习交流活动中,我们与香港同学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我们分别从语数英等12个科目的内容进行了交流,我了解到了香港的学科学习状况。我发现香港的学科有一部分是与我们的两个学科融合的,而我们的学科相对独立。他们的学习也是相对自主的,但他们的体育课次数少。同时他们也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外出活动的机会。但我们的外出活动质量也不逊于香港同学,次数也不少。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