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而人类若不去接近和破坏这些野生动物,也不会招致这场灾祸。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环境问题对人类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史为鉴,提高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比较常见的就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主要是生物生存空间的破坏,常见的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全球最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因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6年12月,大量的炼焦、炼钢、硫酸等企业排放大量烟气且碰上气候变化,形成一层厚厚烟雾棉被覆盖在整个马斯河谷工业区的上空,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无法扩散,致几千人呼吸道发病,最后60余人死亡,数千人患病。
2.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1948年10月,是污染物在近地面积累,造成5910人患病,17人死亡。
3.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在近地面积累,造成4000多人死亡,事故后又因事故得病而死亡8000多人。
4.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6年至1970年,同样是污染物在近地面积累,但污染源却是当时洛杉矶的250万多辆汽车排放的机动车尾气,尾气中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在光照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烟雾致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汽车、飞机安全运行受威胁,交通事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该事件造成2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中鱼中毒,人食用鱼后发病。1952年-1972年间,共计死亡50余人,283人严重受害而致残。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1931年-1972年间,致34人死亡,280余人患病。
7.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日本四日市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1961年-1970年间,受害人2000余人,死亡10多人。
8.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食用油工厂生产米糠油过程中,由于多氯联苯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致人中毒(这个事件应该是食品安全事件)。1968年3月-8月间,造成5000余人患病、16人死亡。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也带来了环境公害事件。我们回顾一起事件。
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水源来自太湖,造成这次水质突然变化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二、生态破坏导致古老文明的灭亡
古埃及、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以下仅以古巴比伦文明败落为例,谈谈生态环境导致的古老文明灭亡。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这块广袤肥美的平原,由发源于小亚细亚山地的两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古巴比伦文明的败落曾经是一个秘密,而地理学和生态学专家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地中海的气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沟渠严重淤塞。为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开挖新的灌溉渠道,而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积。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水越来越难以流人农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高大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
古文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变幻说明,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并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农业的发展,而在于农业发展必须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进行。如果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不仅是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也都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以至衰败消亡。
三、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带来严重的威胁
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无疑将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产品。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每一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物多样性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呼吸、水。
四、致命病毒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几乎都与动物有关
据研究,对人类造成威胁的重大瘟疫大多数是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如艾滋病,鼠疫,狂犬病,禽流感,埃博拉,非典型肺炎等。
医学界多次研究都表明,蝙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源头。
经过医学研究者的反复研究,中华菊头蝠是SARS的源头,果子狸可能是携带病毒的中间宿主。
医学界公认的说法是,非洲土著人在捕杀黑猩猩时,不小心感染了黑猩猩身上的艾滋病毒血液,进而导致艾滋病开始在人类中间传播。
结语: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人对自然环境,对动植物,要有敬畏之心。保护生态环境应该金钟长鸣,当环境破坏了,生命不在了,再多的钱,也买不回生命之重。
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