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本来就是难的,尤其是当它们像我在潞河的生活那么丰富时。
回国之后, 我心里会有很多宝贵的经历,小故事和回忆。我会花很长时间给我家里人或朋友们讲。不过也会有一些我不想也不能给他们分一半的,他们不会明白的。我打算一直在心里保存着。
虽然我中文学得比几个我认识的交流学生好一点,但我总认为我还是不够努力的,应该学得更好。这是因为我觉得跟别人比较不太管用, 跟以前的自己比较才有意思(看来这就是中西文化区别之一,这里有很多老师不断得告诉我们学生在班里,年级,等等的第几位很重要。)。其实我也要提醒自己,学中文只是因为要感受中国的文化,一步一步地去了解。会说汉语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地铁上的时候,经常有小孩跟我说话。这样短短的遇见,还有很多别的事,让我生活在中国非常开心;没有它们,谁知道那会是多大的损失。(还有人大声地说“老外”呢。其实他们错了,我也可是个“老内”!)另外呢,上课的时候能够听懂的越来越多,感觉也挺好的。
其实我这一年在中国过得比较顺利,我很快就习惯这里的生活,只有一部分是因为我自己。我认识很多的交流学生他们自己一开始就非常果断地走近中国人的生活。但不知道是因为太害羞了还是真不感兴趣,反正他们的中国同学从来没理他们,不愿意跟他们说话,有空的时候当然也不带他们出去玩。而且他们也没有老师管他们。所以虽然他们很努力,可是他们也会觉得累,我这一年看见他们慢慢的放弃了希望。
幸运的是,我的经历并不是这样。11月份离开国际部之后虽然相信这是对的,我就是为上普通的课而来到中国的,但还是有点后悔因为我现在见到那些国际部的朋友更难一些。国际班的老师们也很关心我们, 很认真,早就让我感觉到中文有多么美。然而在新的班我也找到了好多朋友,同学们都很好,每个人也很有特色(他们绝对不是一般人,他们是二班人!)。于是,跟他们一起上课,中午在食堂吃饭或者出去,跟他们聊聊天都很有意思。我相信我这样学会的东西比我在德国上课时一年之内学会的还多(这可不是说我么那边学习很轻松哦!)
下午的武术课,唱歌课,画画课和摄影课我都上了一段时间,我这样看到了潞河的许多方面。
有了那么多新的经历,还不知道以后到底会觉得那些印象最深刻。
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我到这儿才完全明白了: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能认识一些人真是缘分吧。主人家庭对于一个交流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最重要的,是他出国之前最担心的。我很喜欢学校给我找到的家庭,还有暂时的家庭。学校的外事办一直在支持我们交流学生,为了我们的快乐一直在辛勤地工作。
有时候觉得有一点不快乐。每个交流学生,每个人有时候都觉得什么都难,很难过。这也是应该的吧。而参加实践周,和新疆同学一起过古尔拜节,和国际班去动物园,过生日,参加期中考试(这时候我才真的感觉到我是潞河的正常学生了),这些活动又让我十分开心。 这一年其实就叫做“美好时光”吧!
也许不是潞河的一切我都喜欢,但如果是,就会很不正常。也许学校不是一年交流的一切,还有很多别的事有影响。可是在中国,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学校里过的。文化的区别确实很大,但平时看不太出来,我现在还在发现新的事。只有人最基本的要求和希望都一样,所以区别再大也无所谓。
你们每个人都给了我很大的机会,你们让我开眼界了。所以我想对每个我说到的人,也对每个我没说到,但应该说到的人都说一声谢谢!我已经在想什么时候能再来。
我会很想念你们的。
冷冰清(来自德国;YFU组)
2006.5.29
|